首页 / 新闻动态 / 兴安政讯

创建“五型审计”新载体 全面推动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4-04-17 10:38
浏览次数:
【字体: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审计紧紧围绕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作,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立身、立业、立信”的新时代审计自身建设的最新标准,融入审计机关建设、审计队伍建设等工作中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不断深化“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政治信仰教育,通过打造“融合型、研究型、防范型、质效型、监督型”五型审计,不断丰富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内涵,以审计实效助力“六个兴安”建设,扎实推动兴安转型振兴高质量发展

强党建、促发展,打造融合型审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审计工作内涵,不断深化“审计组+临时党小组”的作用,深入推进“三个一线”,即:审计在一线、学习在一线、党建在一线和“三个同时”,即:临时党小组与审计组同时组建、党员教育与审计业务同时展开、党建工作总结与审计报告同时提交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切实融入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向审计一线延伸,实现审计党建工作全覆盖。同时,领导干部发挥头雁效应“挂帅”又“出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主体责任,带头执行好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德述廉、“三重一大”等制度,适时对分管科室人员开展廉政谈话和岗位廉政风险点摸排切实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贯到底,督促审计干部夯实廉洁从政的道德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转思维、重调研,打造研究型审计。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深入研究和把握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的重大经济决策部署出台背景、战略意图,改革目标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综合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坚持超前谋划,研究在先,预判资金使用、项目建设、项目绩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聚焦经济发展中心,提前开展有关行业机制、管理模式、运行现状等多方面的研究。做好审前调查,通过网上查阅、文档调阅等多种途径广泛收集国家政策、类似项目案例、所审项目相应数据等资料,及时开展审前分析会,深入研究讨论项目“审什么”“怎么审”,群策群力,谋而后动,打破固有视野和僵化思维,集思广益,深入研究、分析、讨论,在全面深入分析问题成因后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促使审计监督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抓源头、防未病,打造防范型审计。树立政治机关理念,全力抓好各项风险的事前防控,审计端口前移,切实加强源头管控,使审计工作由事后审计向事前防范和事中审计转变,从政策、项目、资金等重大经济决策方面入手,重点关注被审单位决策的科学性、“三重一大”执行的程序性,收入、费用支出的合法性,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深入揭示被审计单位和主管部门存在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制度漏洞帮助全区各级单位(部门)建立风险防控清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与效率,积极发挥审计工作的建设性和前瞻性作用,使审计工作由微观监督向宏观服务转变,发挥好“防未病”的重要作用,充分彰显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提质量、增效率,打造质效型审计。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破冰思想禁锢,积极向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的中心大局靠拢,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切的问题思考、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以统筹审计项目、统筹审计方式、统筹审计资源的“三统筹”的工作方式,科学压缩审计时间,全力提高工作质效,在保质保量完成规定审计任务的前提下,从行业部门入手,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开展系统性审计,做到由点到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深入排查重点行业领域潜在风险隐患,充分发挥好审计“利剑”作用使审计工作提质增效,切实为基层减负。

治已病、促落实,打造监督型审计。严格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关于抓好审计问题整改的工作要求及时形成审计督查整改台账,压紧压实被审计单位“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强化主管部门对其管辖行业领域的监督管理责任,及时组织对审计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检查,进一步明确审计整改任务、时限等要求,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使审计在反腐倡廉中预防、揭露、惩治、威慑和警示作用得到彰显。同时,着力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虚假整改、敷衍整改、表面整改、整改责任不落实等行为的查处力度,推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党委政府督查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使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打通审计监督“最后一公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