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秋季森林防火期正式结束,森林防灭火工作取得全年胜利。春防以来,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先后打赢“平安清明”“五月攻坚”“六月决胜”“金秋保卫”等系列关键战役,高效处置雷击森林火灾21起,累计出动兵力5665人次、飞机36架次,平均扑火用时仅2小时27分钟,连续实现8年“人为火不发生,雷击火不过夜”、15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奋斗目标。
多维联动强责任,织密防控安全网。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草原火灾系统治理的起步之年,地委、行署和林业集团公司始终高度重视森林防灭火工作,先后召开20余次各类会议,科学研判火险形势,调整优化包片领导与四大战区组织机构,29名地(厅)级、166名县(处)级、684名科级干部落实三级包保责任,签订“三清单一承诺”5389份,确保责任链条无缝衔接。同时,联防联控机制持续深化,强化地企、战区、林农、协作单位“四个联防”,地、县(市、区)局两级共签订联防协议51个,并与黑河、内蒙古签订联防协议,交换联防旗,实现了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了跨区域协同作战的能力。自今年森林防灭火工作开展以来,我区持续优化兵力、装备靠前部署,落实指挥、队伍、装备、飞机“四靠前”,共投入森林防火总兵力1.4万余人,使用飞机47架次,春季靠前驻防队伍92支3050人,秋季80支2649人,筑牢全域森林生态安全防线。
宣教管控双发力,筑牢源头防火墙。我区印发了《2025年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切实推动防灭火宣传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深入开展“七进”活动,紧盯外来人员、野外作业者等重点人群,聚焦“两站一场”、景区等重点区域,活用“两微一端一抖”平台开展防火宣传。同时,联动媒体放大宣传效应,配合“森林草原防灭火媒体行”活动,17家央视主流媒体推出系列报道,构建“全媒体矩阵+基层阵地”宣传格局,全年累计开展防火宣传活动41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品(宣传单)10.2万份,设置防火宣传旗4.7万面,悬挂宣传条幅3300余个,媒体宣传1768次。火源管控从严从紧,112个检查站、404个管护站、253支巡护队严格执行“三必查”制度,组织专业扑火队、瞭望员等人员采用“步巡+车巡+无人机巡”立体模式实现全天候巡查。自10月16日起,在全区科学开展了战略防火阻隔带点烧工作,共计点烧面积达15.1118万公顷,有效降低林内可燃物载量,为来年春防奠定基础。
科技赋能补短板,强化应急硬支撑。充分运用“卫星监测、空中巡查、高点瞭望、地面巡护、物联感知”五位一体监测手段,迭代升级森林防火感知2.0系统,并依托国家林草局“揭榜挂帅”项目,开展“追雷行动”,实时监测雷电、气象及雷击火信息,有效提升了预警监测能力。新建186处森林火险因子监测站,实现了火险因子的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为科学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鲲龙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进驻我区执行科研驻防任务,其单次可投掷12吨水(含灭火剂),能实现“地面注水+空中灭火”和“水面汲水+空中灭火”,并在“应急使命·2025”演习中得到了充分验证,为下步远距离火场以水灭火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终审:杨坤
复审:李宝全
初审:吕睿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黑公网安备 2327220200001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