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兴安政讯

大兴安岭职业教育体系整体向好 存在堵点尚待打通

来源:国统调查队
发布时间:2024-10-31 09:39
浏览次数:
【字体:

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解决大量市场就业需求,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为了解本地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大兴安岭队紧紧围绕本地区职业教育领域现状开展专题调查,对大兴安岭技师学院的110名学生,以及人社部门组织的非学历性质的职业培训班中的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座谈。调查结果显示,大兴安岭地区职业教育体系整体向好,但招生难、就业不稳定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堵点尚待打通。

一、大兴安岭地区职业教育体系现状

(一)被访学生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受访学生110人,其中男性79人,占比71.8%;女性31人,占比28.2%。年龄在20岁以下有60人,占比54.5%;20-40岁有35人,占比31.8%;40岁以上有15人,占比13.7%。

非学历类职业技术培训班受访学生30人,其中男性6人,占比20.0%;女性24人,占比80%。年龄在20岁以下有1人,占比3.3%;其余29人年龄均在33岁以下,占比96.7%。

(二)被访学生认为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调查结果显示:43人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占比39.1%;33人认为就业形势有点严峻,但有专业优势,占比30.0%;26人认为就业形势较好,就业相对容易,占比23.6%;8人认为就业机会多,但可选择的岗位少,占比7.3%。对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的不足三成。

(三)职业教育观念整体向好。

调查结果显示:中等职业教育中,91人认为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占比82.7%;14人认为职业教育的就业前景就是一线生产工人,占比12.7%;5人认为考不上大学的才上职业学校,是低层次教育,占比4.6%。非学历类职业教育培训中,30人认为职业培训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占比100%。从调查结果上看,两类学生中大部分能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重要意义。

(四)职业教育质量认可度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在中等职业教育中,46人认为当前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优秀,占比41.8%;43人认为当前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良好,占比39.1%;21人认为当前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一般,占比19.1%。非学历类职业教育中,15人认为当前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优秀,占比50.0%;8人认为当前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良好,占比26.7%;7人认为当前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一般,占比23.3%。两类被访学生中均无人认为当前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较差或很差。从调查结果上看,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整体较好。

(五)职业教育就业预期整体较好。

调查结果显示:中等职业教育中,24人对未来的就业预期非常高,占比21.8%;37人对未来的就业预期较高,占比33.6%;46人对未来的就业预期一般,占比41.8%;3人对未来的就业预期较低,占比2.8%。非学历类职业教育中,9人对培训后的就业预期非常高,占比30.0%;3人对培训后的就业预期较高,占比10.0%;15人对培训后的就业预期一般,占比50.0%;2人对培训后的就业预期较低,占比6.7%;1人对培训后的就业预期非常低,占比3.3%。通过调查得知,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对未来就业预期持积极态度的占半数以上,但非学历类职业教育学生对培训后就业预期略有不足。

(六)政府积极制定鼓励措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加快推进大兴安岭地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地区教育局于2024326日印发《大兴安岭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大教字〔2024〕19号),其中规定要在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中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经费统筹安排,用于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相关工作。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走“双师型”发展道路。对在课程教学改革、校企协同育人、专业团队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做出突出贡献的“双师型”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绩效考核奖励、培训研修等方面优先考虑或予以倾斜,课时费标准原则上应高于同级别教师岗位。在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选拔等方面,优先推荐“双师型”教师。《办法》的制定对发展职业教育等“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存在的瓶颈

(一)政府扶持力度仍有待加强,各方面保障政策仍需完善。

一是“双师型”教师办法的印发,体现出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领域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但如何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研究成果市场化运用以及对提高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等方面仍未完善。二是宣传力度仍有不足,通过了解得知,部分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仍然较为传统,未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重要渠道,未作为未来就业选择,从而导致生源数量较少。

(二)技校办学能力仍有待提高,生源竞争吸引力仍需增强。

通过座谈了解到,大兴安岭技师学院生源特点明显,学院20222024届毕业生主体是企业职工群体,非全日制培养。常规专业中比如汽车维修、计算机专业全日制生源较少,基本上是毕业升学或区内择业。职业类院校自主招生,因技师学院是地方院校,主体在本地区招生,大兴安岭地区目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基数小,针对技师学院中职、中技层次潜在生源不足100人,招生难问题客观存在。

(三)校企合作能力仍有待提升,合作成果运用仍略显不足。

职业教育的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岗位需求计划,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从而为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调查了解到,有42.7%的人认为校企合作方面仍有待加强。部分被访学生表示毕业后应加强就业保障,学校需提高与企业的合作共赢力度,顺利毕业后仍不能保证100%成功就业,同时部分用工单位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对职业教育人员就业产生一定阻碍。

(四)非学历性质职业培训仍待完善,培训灵活性有待加强。

通过与人社部门沟通了解到,非学历性质职业培训的人员群体主要集中在就业困难人员、毕业生等群体,需要满足条件的人员在所在社区或街道报名参加培训,工作人员表示,当前存在招生难问题,主要原因是此类职业技能培训时间长,学员需要连续上课10天,每天打卡4次,并且全程录像,不得中途离开。如果想要拿到合格证,需要每次学习不得少于80学时,且出勤率不得低于90%,有些培训人员家中有事临时不能参加培训,导致学时不满,无法领取合格证,因此学生意愿有待提高。

三、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的相关建议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一是政府加强配套保障政策的制定,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运用好“双师型”教师,优化、细化、量化“双师型”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绩效考核奖励、培训研修等方面的加分情况,以明确的方案鼓励引导教师们积极参与,并将“双师型”教师与日常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深度融合,从根源提升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公益广告、新媒体平台、电视专题栏目、家长座谈等多种宣传方式,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改变过去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固有看法和偏见,提升影响力,进而推动生源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二)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增强外地生源吸引力。

一是深挖专业科教水平。优先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专业领域,组织知名专家、业界精英和优秀教师,打造一批课程专业、教师优良的实践项目,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二是建立课程云共享。与其他省份优秀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搭建智慧教育平台,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育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实施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提升行动,设置灵活的用人机制,采取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学校公开招聘行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任教,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按规定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采取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方式到校工作。四是建立品牌效应。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将本地职业教育培训相关内容进行推广,对学生户籍、分数、年龄、师资力量、教学环境、就业方向等家长及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扩大培训影响力,持续吸引外地生源。

(三)坚持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促进就业。

一是政府推动校企合作。政府应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和其他形式的专项经费支持,对接受学生实习并支付实习报酬的企业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明确合作企业为教育实训基地,明确要求在学生实习、就业、专业教师岗位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政府通过建立引导性资金、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给予支持,打破校企合作中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二是校企之间强强联合。在科研项目和技术研发方面,双方可以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实验室等机构,共同投入研发资金,开展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学校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或服务,通过企业推向市场,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方面,学校可以及时了解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服务,企业则可以依托学校的科研实力和人才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实现双方共赢。三是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校进一步厘清办学方向和目标定位,从普通教育、产业、行业中汲取发展资源,以就业为导向,补齐短板,突出特色,优化结构,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学生“精准化”就业。

(四)优化培训授课方式,提高非学历性质技能培训质量。

一是优化授课方式。现在教学为传统线下授课,时间较为固定,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报名初期可由学院自行选择授课方式,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签到打卡,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现场测试,测试合格者方能领取培训合格证。二是拓宽授课范围。当前培训的群体范围小,覆盖面窄,对促进高质量就业存在一定制约,可放宽职业技能培训报名要求,对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群体、失业群体、对工作质量有更高要求的在职群体均可进行培训,不断优化本地区就业体系,促进百姓高质量就业。三是提高授课保障。针对培训范围广、培训人员多、授课难度大等问题,要加大后勤保障力度,安排能够容纳全部学员的授课环境,合理规划授课时间,对开展培训教学的老师加大补贴力度,制定科学的实操方案,让技能培训不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在实践中让学员有更深刻的体会。四是紧跟时代发展需要。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校企双方要把握时代脉搏,紧盯市场需求,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学校通过培养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企业自身人才需要,进而推动科研产品应用市场,获取收益再投入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良性闭环,助力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推动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