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年度报告 / 政府工作报告

加格达奇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加格达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3-11 03:09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加格达奇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李宁

(2021年12月27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加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极有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拼搏竞进,勇毅前行,抗击了突如其来的“疫情”,答好了脱贫攻坚的“考题”,实现了森防工作五年“零火情”,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区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区”等国家、省、地级荣誉147项。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从32.4亿元增长到41.1亿元,是2016年的1.3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511元,是2016年的1.4倍;森林生态食品、北药加工五大产业集群持续发力,固定资产投资是2016年的1.65倍;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16年的1.1倍,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五年来,总播种面积17.8万亩,优质大豆播种面积五年增加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9万亩,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62个,位居全地区之首,现代农业稳步发展。规上工业企业4户,临规企业7户,制造业、电力热力发电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61.1%、38.9%。资质建筑业企业增至30户,工业支撑取得新突破。北药展示园、中药材集散交易市场等项目全面铺开,北药产业集群更加聚力。成功召开第八届中国自驾游与房车露营大会、黑龙江省首届古驿路文化旅游联盟推进会暨大兴安岭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构建了全域旅游新格局。贸易、金融、房地产、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总投资40.48亿元的15个“双寒”产业项目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气血”更加充盈。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五年来,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编制《加格达奇区国土空间规划》《加格达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村庄规划2个,城市更新全面升级。升级改造市政、棚改道路22公里,铺装人行步道21万平方米,城市交通脉络得到有效打通。加设雨水口210处,铺设雨排污排管线8.82公里,城区排水不畅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新建口袋公园2处、维修改造市政公园广场6个,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905.52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6000个,增建室外水冲式公共卫生间13座,更换路灯2400盏,翻新老旧公交站亭35个,使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儿童公园、知青广场、北轩便民综合服务体、卫东社区老年康养中心、滑冰馆、新热电厂、自来水厂改扩建等一批惠及民生项目建成开放,特色林海城市建设不断提速。

——城乡面貌极大改善。五年来,取缔6个、整改7个集贸市场和商业街区,规范废品收购站33家,拆违治违10万余平方米,完成5处定点拆迁84户,实现清盘3处,收回闲置房源3161户,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新建农村生活垃圾分拣中心8个,改造农村卫生式厕所1185座,五一村795米污水管线建成并投入使用,乡村环卫设施实现全覆盖,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保洁模式全面建立。高压推进中央、省地环保问题督察整改,完成西小河沿岸16户养殖户搬迁,整改销号农村饮水安全问题15个、甘河“四乱”问题28个,停运老电厂,燃煤小锅炉取缔取得决定性成果。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五年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16年五一村贫困村摘帽,2018年东山村贫困村脱贫出列,2020年313户54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贫困户人均收入实现11500元,高出国家脱贫标准2.88倍。累计建成“百鸡养殖”、棚室种植等脱贫产业项目18个,累计收益211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314万元,各村村集体经济收益积累均超过10万元,西岭集贸市场和白桦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成并投入运营,“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

——改革开放蹄疾步稳。全面完成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顺利承接国有林区改革中林业10个领域的行政管理和社会事业职能,落实了包括铁路家属区“三供一业”等公共服务事项。“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成立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设立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大厅政务服务事项778项,入驻率96.53%;24个部门进驻政务服务网,网办率96.15%,企业开办实现“一窗通办、当日办结”。五年新增市场主体10348个,累计达到13068个,市场活力加速释放。完成了第四次经济普查和第七次人口普查。与广东揭阳、普宁建立对口合作,累计签约落地招商引资项目8个,总签约额15.55亿元,引进国邦北药、广东普今集团、北京中鑫融达、深圳优机汇等省内外企业8家,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年均增速34.7%。航线总数达到7条,“空中走廊”不断畅通,形成了内联外扩新格局。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五年来,全区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47.3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1.7%。完成了52个小区894栋住宅楼的“三供一业”维修改造,22个老旧小区再度焕发新机,百姓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完成四中、一小和育才小学最美校园建设,接收企办中小学校2所,撤并整合教育网点4个,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综合诊疗能力普遍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交付使用,全区首家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站及社工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卫生健康更加进步。新增城镇就业0.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核销比例提高到6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较“十二五”末增长40.86%,农村低保标准较“十二五”末增长62%,社会保障更加有力。进京非接待场所实现零访量,主动化解嫩源商业街、鞋帽厂、90年代师范和非师范类毕业生等历史遗留问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绩突出,“平安加区”建设成效明显。

——疫情防控精准有力。坚持生命至上,举全区之力织密织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坚决守好兴安南大门,累计投入资金3700万元,全力做好重点人群排查、联合检疫、隔离管控、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疫苗接种等工作,率先在全区建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做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的梳理、规范、监管和审计,五年来压缩财政公共资金8138.18万元;财政审减项目金额11102万元,审减率15.45%。高压正风肃纪反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整治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等作风顽疾,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同时,政府法制、人民武装、民族宗教、统计普查、科技科协、物价监管、市政交通、防火防汛、档案管理、机关事务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绩。工会、妇女、儿童、共青团、工商联、残疾人和慈善福利等工作均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地委、行署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干部职工和各界人士共克时艰、合力攻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加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指战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加区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动能仍显不足。经济总量不大,产业集聚度较低,创新能力较弱;二是产业发展不均衡。一产精细化不够,二产规模企业数量少,三产集约化不够,产业结构还需优化;三是民生领域还存有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与百姓期待还尚有距离;四是行政效能仍需提高。少数干部作风不实、担当不足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面对,认真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在刚刚闭幕的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了我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聚焦地委1273战略布局,站在新历史方位,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愿景,以建设“高质量产业圈、高档次服务圈、高水平科技圈、高品位文旅圈、高标准生态圈、高品质生活圈”为着力点,构建“经济发展更可持续、城市建设更具品质、民生福祉更有保障、社会治理更加高效、党的建设更为有力”的现代化社会发展体系,全面打造更高水平幸福林海城市,奋力开创加格达奇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

到2026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预期是:地区生产总值56.67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750万元,年均增长5%。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勠力同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重点做到“六个”聚焦,集中发力。

(一)聚焦产业强区,着力构建产业新体系。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七个产业”,瞄准“双寒”产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一是做强“双寒”产业。以“双寒”产业为引领,以经开区为载体,推动“双寒”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围绕寒地生物产业在经开区建设集仓储、加工、物流于一体的寒地生物产业园区,将加区打造成国家级寒地生物产业基地。围绕寒地测试产业,按照总体规划布局,将加区打造成国家级寒地测试产业基地、国家寒地北药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到2026年,力争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争取新增3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二是做实数字经济。强化数字应用,实现数字经济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应急、智慧城管、智慧水务等应用建设,打造智慧农业、智慧文旅、智慧交通等领域的数字项目。加快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引进力度。重点以电商产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平台,打造集网红带货、创业创新、品牌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产业集群。三是做精文旅产业。聚焦兴安全域旅游目的地,加快文旅融合发展,逐步升级打造北山森林公园、东山公园、东西小河等山水景观。加大旅游产品供给力度,深入挖掘知青、民俗、鲜卑民族根脉祖源等元素和森林、冰雪、湿地等特色资源,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多元旅游业态,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加强与省龙旅集团、省旅行社协会深度合作。到2022年,力争引入2条新航线,2家规模型旅行社;到2026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四是做细现代服务业。建成综合物流园,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努力打造覆盖大兴安岭地区,辐射内蒙古的中心商贸区、物流中转区、服务示范区。深化与省国资委以及交投、建投等省级产业投资集团以及金融担保机构的沟通合作,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推动金融服务业加速发展。培育发展金融保险、教育服务、通航等配套服务业,集聚发展现代商贸、商务、商业新业态,争取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4家。五是做优高效农业。提档升级高标准农田10万亩,支持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乡村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寒地高效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促进马铃薯、有机大豆、北药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品牌建设,做大做强“白桦香”“双合油豆角”等本土品牌。大力推广农村电商、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到2026年,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由现有的4家增至8家。

(二)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着力塑造区域新形象。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完善设施配套,补齐功能短板,促进城乡融合,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林海城市。一是推动融合发展。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提升村级规划,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城区供水、污水、垃圾、道路等基础设施与乡村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实现城乡互补、融合发展。二是推动设施完善。统筹推进22个老旧小区342栋楼维修改造,完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健身设施、公共区域座椅、无障碍标识、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打造精品示范小区。打通断头路5条、管护提升22条,修复主城区临街台阶、步道及路边石,增建街景口袋广场5个、景观小品52处,推进背街小巷、人行公园绿地改造提升,科学布局建设主城区公共停车场2个、临街停车位1200个,全力推进城市品质提升。有序实施火车站改扩建和机场改扩建工程,构建多元化综合交通体系,增强城市发展后劲。三是推动精细管理。注重城市常态化治理,持续推进集贸市场、城市进出口、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强化飞线、广告牌、违建违停、大车进城治理,美化特色节点、亮化街区夜景、净化城区环境,推动文明卫生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完善长效化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市容条例,到2025年底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开展社区服务补短板行动,完善物业服务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物业行业信用体系,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业。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实现城市运行“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区”的“一网统管”模式。四是推动乡村振兴。严格落实5年过渡期和“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实施特色产业、稳岗就业、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聚焦生态保护,着力打造绿色新环境。牢牢守住生态环保底线,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让加区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样板。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巩固污染防治成果。强化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能力,深入推进建筑工地、道路扬尘、露天焚烧、烟花爆竹燃放和餐饮油烟废气管控。深化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五清”行动,突出抓好甘河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推进净水厂工艺改造项目2022年投入运营,确保水质稳定达标。落实田长制,抓好农业面源、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整治,全力建设“无废城市”。到2026年,全区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二是推进乡村环境整治。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修复破损路面、边沟,硬化村庄内裸土巷道,提档升级村屯路灯、围栏,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机制,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持续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屯等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到2026年,农村卫生式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率达到90%以上。三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强化能耗“双控”,坚决遏制盲目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推行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稳步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和治理,强化生态监管,深化国土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行动,加快城市生态修复。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持续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实现“全民减碳”。

(四)聚焦改革开放,着力厚植发展新优势。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提升开放水平,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一是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及重大民生领域改革,推动街道社区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落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实施权责清单制度,推进更多权力事项向乡、街道延伸。推进政务服务外网建设,推动部门信息共享、电子印章、电子证照使用,提高“一网通办”水平。完善“好差评”评价系统,健全“马上办、限时办、我帮办”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加区效率。三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建立企业家服务制度,主动上门为企业排忧解难,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支持企业围绕农林特色食品精深加工、中药中医等方向,积极与国家、省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对接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更多领域。四是高效畅通内外循环。聚焦“两新一重”和补短板强弱项,精心做好重点项目的储备和建设,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和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以上。持续实施招商行动,推进小分队招商、云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投资大、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到2026年,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20%。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提振商贸、住宿、餐饮、文旅等传统消费,培育休闲、康养等新兴消费,做活夜经济、地摊经济,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持续深化与广东揭阳、普宁等地战略合作,加大外向型企业招引力度,鼓励特色产品、优势产业“走出去”,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五)聚焦民生改善,着力满足群众新期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把群众的小事当作政府的大事办好办实。一是狠抓疫情防控。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地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压紧压实“四方责任”,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周密做好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返(来)人员信息排查、管控,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二是加快社会保障。拓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渠道,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爱救助力度,统一农村和城市特困分散供养标准,2022年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殡葬改革,探索建立城乡保丧葬补助金制度。做实退休人员职业年金。做好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和优抚工作。三是推进教育振兴。继续实施最美校园建设,改善曙光学校、加区二小、加区四小、加区七小等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加大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到2026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小学保持在100%、初中保持在99%以上。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深化校外培训治理。四是发展文体事业。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达到国家建设标准,探索将老体育场改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各街道弃用锅炉房改造成小型活动场馆,扎实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入挖掘整理铁道兵文化、鄂伦春文化、鲜卑文化,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办好“国际冬泳挑战赛”“冰雪季”等品牌赛事。五是深化“平安加区”建设。健全供热事故预警机制,防范化解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城镇消防、校园、森林防灭火等安全工作,坚决抓牢抓实安全生产。依法依规合理解决群众诉求,妥善化解信访矛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提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严厉打击新型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聚焦政府职能转变,着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站在新起点,面对时代要求、发展重任、群众期盼,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倾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地委行署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解放思想转观念。常怀“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能力不足”的忧患感,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敢于突破思维定势,破除惯性做法,以“跳起摸高”的精神状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三是依法行政履职责。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范依法决策制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纵深开展“八五”普法工作,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让阳光政府更加透明。四是清正廉洁守底线。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要求,狠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风险防控,坚决惩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全面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坚实防线。厉行勤俭节约,规范执行财政预算,加强审计监督,严控“三公”经费。五是狠抓落实强作风。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今后,在政府工作的“字典”里删除“明天办”一词,只有“马上办、立刻办”,坚决在执行决策上做到“零借口”,工作推进上做到“零拖延”,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追赶发展新动能。

各位代表!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让我们在地委、行署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务实奋进,担当作为,共同创造高水平幸福加格达奇更加美好的明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