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全区AI赋能基础教育暨小班化教学研讨工作会议在呼玛县召开。会议通过专题研讨、现场观摩、分组交流等形式,展示了教育数字化及小班化教育发展情况,系统部署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兴安教育高质量发展。行署副专员王跃然出席会议并讲话。呼玛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广海致辞。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艳斌主持会议,作会议总结并部署工作。
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以AI赋能和教育变革作为教育数字化的突破点,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要素。一是夯实基础设施,构筑数字教育发展“硬支撑”。坚持适度超前、集约高效原则,夯实数字底座、贯通传输脉络、打通应用堵点。二是优化资源供给,构建优质均衡“双循环”。坚持“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双向发力,畅通优质资源的循环渠道,充分彰显本土资源特色,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更具活力。三是完善课程设置,打造协同育人“新范式”。立足我区“小班化教学”的普遍现状,转变观念,从地广人稀的被动应对到精耕细作的主动创新。四是提升数字素养,锻造高质量发展“双引擎”。坚持教师引领、学生为本、全员提升战略,让师生在数字化转型中既当参与者、更做领跑者。五是深化模式改革,构建精准育人“新生态”。以“数据驱动、精准画像、动态优化”为核心理念,推动教育教学全流程再造。六是推进赋能治理,绘就校校联盟“全景图”。强化“机制创新、靶向发力”双轮驱动,让联盟发展从“物理组合”迈向“化学融合”。七是合作交流,构建协同发展“共同体”。坚持开门办教育、聚力促转型理念,在借势借力中实现跨越发展。
会议要求,各地要聚焦小班化教育改革,依托科大讯飞和金山办公搭建AI教研平台,构建虚实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智能驱动的高效课堂,实施学生个性化培养,推动教学从“经验主导”转向“数据赋能”。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实地参观呼玛县一小、一中、高中及幼儿园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深切感受“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鲜明办学风格;观摩具有前瞻性的AI课堂与线上同步教学活动,通过智能黑板实时互动、虚拟场景模拟、跨区域云端协同等数字化手段,直观体会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的精准性与高效性;全流程参与集体备课与听评课环节,见证AI教研平台动态优化教学设计、智能诊断课堂成效的实践智慧。新林区小学、新林区第二中学展示了两节小班化教育示范课,以“小班化+数智化”深度融合为核心,生动诠释了分层教学、个性辅导的课堂新样态,为全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呼玛县高级中学与哈尔滨第六中学、大庆实验中学合作开展“双师课堂”实践,展示了政治、化学、英语三学科的线上同步教学示范课,通过“名校名师主讲+本地教师助教”的协同模式,依托云端平台,实现了师生课堂共建,优质资源共享,实时互动,教学效果明显,打造了线上同步课堂的样板,为全区普通高中线上教学试点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基础教育联盟研讨分设学前教育联合体、义务教育联盟、普通高中共同体三个分会场,由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学前、义务教育、高中三个学段负责人主持,围绕“数智融合驱动课堂变革、小班化教学提质增效”主题展开分组研讨。与会代表结合区域实际,交流AI技术赋能教学、跨校资源共享、师生数字素养提升等经验,形成“校际联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实践共识,为全区教育改革注入新动能。
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地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等80余人现场参会,线上参会200余人次。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