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核心任务。根据《2025年新林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新林区教师进修学校于开展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同心共筑民族情,携手奋进中国梦”主题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思政主题活动,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各民族文化魅力,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将“各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青春力量。

为增进学生对多元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兴趣,胡丽英老师组织开展了“民族服装走秀”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多元文化风采。以汉族、蒙古族、彝族服饰为载体,讲解汉服的礼仪内涵,蒙古族长袍的束腰设计,彝族服饰的红黑主色及刺绣中的图腾寓意,为走秀筑牢文化认知基础。走秀现场,学生身着特色服装,伴着民族音乐展现服饰韵味——汉族的典雅、蒙古族的奔放、彝族的鲜活交织呈现。此次活动打破传统思政教学壁垒,将服饰文化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既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也悄然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

吴桂莲老师以趣味闯关的形式开展“民族文化大闯关”活动,带领大家深入体验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共设四大关卡。第一关“服饰配对”,引导学生识别各民族的特色服饰,增强了大家对民族服饰文化的直观认识。第二关“歌曲猜名”考验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与文化背景知识。第三关“节日连线”聚焦民族传统节日,让学生理解不同节日的习俗与内涵。第四关“风险题”,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本次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巩固了民族文化知识,增强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为将思政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刘晓石老师开展“民族歌曲大家唱”主题活动,以歌声为纽带传递民族情感。刘老师精选《娃哈哈》《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经典民族歌曲,结合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对应的民族习俗与地域特色。活动中,通过“班级合唱展示”“民族歌曲接龙”等环节,学生们在传唱中感受藏族的高亢、维吾尔族的欢快、蒙古族的辽阔。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思政课堂形式,更让学生在旋律中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
李蕊老师开展了“民族手工小课堂”活动。课堂上,播放“灯笼的民俗故事”,讲解灯笼象征团圆、驱邪纳福的文化内涵,学生们兴致盎然地动手制作灯笼,剪裁、粘贴、组装,感受着红红火火的节日氛围与手工创作的乐趣。此次活动通过民俗讲解加深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知,厚植文化自信,手工制作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更使抽象的节日文化变得可触可感,深化了对文化内涵的体验与感悟。活动后,学生将灯笼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实现“课堂思政”向“家庭思政”的延伸,进一步传递节日温暖与民族文化情怀。
谢铁娜老师开展了“民族节日欢乐多”主题活动,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学生们分享中秋节一家人赏月、吃月饼的场景,体会团圆文化的内涵;模拟那达慕大会的摔跤、射箭游戏,在趣味竞技中感受草原民族豪迈奔放的精神风貌。在节日中的民族团结讨论环节,大家积极分享不同民族共庆节日的案例。如傣族泼水节,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泼水送祝福;新疆的春节,各民族相互走访拜年。这些生动的故事,展现出中华民族在节日文化中相互交融、彼此尊重的美好画面,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民族节日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为深化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王海啸、王长东、赵长森三位老师开展“民族团结我表达”主题活动,以讲故事、演讲、征文等形式,引导学生将民族情感转化为具体表达。故事分享环节,学生讲述民族团结模范人物事迹,分享身边各民族伙伴互帮互助的温暖片段,让民族团结从理论走向现实;征文中,学生围绕“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各民族共筑中国梦”等创作,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有的讲述邻里间不同民族互帮互助的日常,有的描绘各民族共同参与文化活动的场景,字里行间满含对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演讲环节中,选手们结合历史典故与时代案例,从丝绸之路的民族交融讲到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以真挚情感和有力表达感染全场,现场掌声不断。
“同心共筑民族情携手奋进中国梦”系列特色活动共设置六大板块,涵盖文化展示、互动体验、情感表达等维度。学生通过穿戴民族服饰、抢答民族知识、传唱民族歌谣、制作民族手工艺品、分享民族节日习俗与团结故事,直观感受各民族文化魅力,深刻领会“各民族一家亲”内涵,成功将“民族团结”从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感、可述、可传的思想共识。此次活动有效筑牢了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携手奋进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后续,学校将继续深化思政一体化建设,推动民族团结教育长效开展。
终审:于春潮
复审:陈锐
初审:谢世强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黑公网安备 2327220200001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