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们,是三尺讲台上的追光者,更是跨越山海的筑梦人。从繁华都市到边陲小镇,从灯火通明的城市校园到群山环绕的边境课堂,援边教师们毅然背起行囊,用脚步丈量教育的厚度,用热忱书写奉献的篇章。一支粉笔、一颗真心,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林区学子以奋斗打破命运的桎梏,用智慧拥抱广阔世界。他们的故事,是对教育公平最生动的诠释,是对“燃灯者”精神最深刻的注脚。每一位援边教师都是一束光,汇聚成推动兴安教育事业发展的璀璨星河。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援边历程,聆听这些动人故事,致敬这份跨越山河的坚守与大爱。
丹心援边,梅绽兴安
在广袤而美丽的兴安大地上,绽放着一朵来自牡丹江的“教育之梅”。2023年2月,横道河子镇中心校教师李春梅带领着牡丹江市五人援边团队,怀揣着"服务加区、价值引领、向下扎根、向上开花"的初心,跨越数百公里,奔赴加格达奇区第四中学,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教育帮扶新征程。
作为援边教师团队负责人,李春梅坚持“造血式”教育帮扶理念,与团队确立“教好一门学科、带动一个教研组”目标,致力于搭建牡丹江与加格达奇教育交流桥梁。
她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和学生座谈,全面掌握受援校生物教学情况。针对实验教学薄弱环节,组织“生物实验有效教学”专题教研,围绕规范操作、优化设计、激发创新等议题开展研讨,并以同课异构实验课促进成果转化。研课过程中,她分享经验,细致指导实验教学细节,显著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实操能力,助力学生在实验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在日常教学中,李春梅践行“态度决定高度”的教育理念,以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心理引导和目标制定,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工作中,她主动作为,在研学人手短缺时兼任班主任,全程保障学生安全;2024年中考备考期间,虽逢儿子高考,仍坚守岗位,承担毕业年级考前辅导与晚课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援边教师的责任担当。
两年来,她围绕教学核心需求,牵头开展多场专题教研活动。从“优化课堂教学,提升生物学科素养”到“生物备考复习策略”研讨,再到“新教材使用”交流,她每次都以丰富的教学案例与实践经验为依托,系统阐释“感知与领悟、内化与整合、合作与探究”等前沿教学理念。她鼓励教师打破传统模式,创新教学设计,通过课堂互动与思维碰撞,切实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两载援边路,一生兴安情。她就像一朵坚韧绽放的梅花,在边疆教育沃土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她用笃行实干践行“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誓言,用满腔热忱助力兴安师生共圆成长成才梦,为教育帮扶事业树立了光辉榜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